火車站外、天橋上總有一支支馬路游擊隊,他們總是在回收一些“廢品”。“回收舊手機”是把報廢手機回爐重造,再次流通到市場時身價翻了幾百倍,那回收舊硒鼓又是怎樣的一個流程呢?除了以次充好、高價賣出還有沒有其他危害?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回收舊硒鼓的那些暗戳戳的事兒。
張女士就職某公司負責購置辦公用品,幾周前發(fā)現公司打印機沒有墨,她趕忙聯系供應商,但很快發(fā)現一個問題:這次硒鼓漏墨嚴重、打印效果模糊而且打印張數明顯減少。
張女士第一時間聯系了供應商反應狀況,比原裝硒鼓漏墨更奇怪的是,售后人員迅速前來,情況也沒多問,直接更換一個新硒鼓,張女士懷疑這不是原裝硒鼓,是翻新過的。
正如張女士所懷疑,工作人員走訪了一些“業(yè)內商家”,他們表示,市面上80%的硒鼓都是翻新硒鼓,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仿真度高,很難區(qū)分真假。通常他們5元回收一個原裝舊硒鼓,再給硒鼓打個眼,把墨粉灌進去,最低在市場可賣200~300元。
“經過我們簡單粗暴的回收再利用,硒鼓身價翻幾百倍”這種行業(yè)暴利,讓“業(yè)內商家”津津樂道。
小李6月在耗材市場購買了原裝硒鼓,還沒走出店面老板就以80元的高價回收他的包裝,小李對此很不解。
這就是除“打眼灌墨”之外的另一招,名曰“開模制作”,和回收翻新最大的不同是——從內到外都是假的,除了外面的包裝。
不久之前,廈門查獲一起耗材造假窩點,一間6平米房間內堆滿了貨架,貨架上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耗材包裝及防偽標識。
工作人員接觸一些回收人員,從他們口中知道,他們背后都有“帶頭大哥”,從回收、造假到再次流通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一線回收人員只處在產業(yè)鏈最低端,所獲利潤最低,“這個行業(yè)利潤很高,這都是公開的秘密”。
硒鼓中的碳粉含有對身體不健康的物質,可致癌。如果漏粉,粉塵飛揚,對人體肺部是巨大的傷害。還有網友補充道“激光打印機會高溫加熱紙張和碳粉,為了上色,碳粉里會含有類似塑料的物質,那些私自灌墨的墨粉會在高溫下產生有害氣體”。
針對上述言論專家表示,“翻新硒鼓或者那些假冒品往往是使用價格很低的不合格碳粉灌裝,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長期使用確實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業(yè)內專家還表示,翻新硒鼓、假冒硒鼓不僅對使用者有害,對制作者更是一種危險。據稱,硒鼓等打印耗材降解時間長達1000年,被世界列為危險材料,在不科學的灌墨方式下,碳粉顆粒有可能引發(fā)爆炸,自行加工操作需要專業(yè)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