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生活垃圾處理是個世界性難題,而今,象山縣想出個高招:建起太陽能垃圾減量化處理系統。
記者近日從寧波市最大的海島鄉鎮象山鶴浦鎮了解到,該鎮的50座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已經全部“投產”,“吃掉”全鎮的八成生活垃圾,在全省鄉鎮一級率先實現太陽能垃圾處理站行政村全覆蓋。
過去鶴浦生活垃圾處理一直采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而鶴浦屬象山最偏遠的鄉鎮,距離縣內最近的垃圾填埋場55公里,僅每天的運輸成本就達400多元。為降低垃圾外運成本,減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二次污染,該鎮自前年起開始推進農村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建設,至今全鎮34個行政村均建有1至2座太陽能垃圾處理站,鎮里還引進一家專業清潔公司全面負責運行管理,實現市場化運作。
每天凌晨四時多,島上的各太陽能垃圾處理站一天的工作便開始了。記者在樊岙村看到,十數輛裝載滿滿的垃圾車陸續駛進該處理站,車輛卸下垃圾,穿戴全套防護服裝的兩名專業分揀人員立刻進行篩選分類,可腐化的大堆垃圾當即被送進太陽能垃圾處理站的密封艙內,不可腐化的垃圾被運回鎮垃圾壓縮站打包后當天運往縣填埋場。
據了解,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吐”出的殘渣還被當作莊稼“營養餐”,目前該鎮132個太陽能垃圾倉已陸續產出260噸有機肥,成為當地種植大戶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