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上海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透露,上海市日均生活垃圾處置量近2萬噸,由于城市土地限制,上海將加大垃圾處置的焚燒比例,預計“十二五”期末達到35%以上。
據了解,上海浦東的老港地區、金山地區的垃圾焚燒廠將于今年年底進入調試階段。
同時,記者了解到,上海城投控股(600649)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城投控股)在上海垃圾焚燒處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F有的江橋垃圾焚燒廠,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金山、老港等垃圾焚燒廠皆為城投控股運作的項目。該公司不久前也公告表示,出售旗下合流污水的資產,并對其子公司上海環境投資公司進行了增資,欲加大環境處理方面的業務。
日均處理量近2萬噸
昨日,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郭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每天進入末端處置設施的垃圾接近兩萬噸,而目前焚燒的比例僅占15%左右,大部分尚采用填埋方式,但這對土地非常有限的上海來說無疑面臨巨大的壓力,因此加大垃圾處置焚燒比例已是“十二五”期間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任務。
據郭驊介紹,今年下半年上海浦東老港地區將建立日均處理量可達3000噸的焚燒廠,并進入調試階段,而金山地區的焚燒廠也同樣于今年年底進入調試階段,此外,浦東黎明地區約2000噸的焚燒廠也已經過相關審批進入動工階段,屆時上海生活垃圾焚燒的比例將大大提高。
“直接填埋已經很難再容下更多的垃圾,而焚燒可以將垃圾大大減少95%左右”,某環境專家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而生化處理除技術要求更高之外,也不能明顯減少垃圾的存量,而且還會帶來明顯的惡臭。”該專家還告訴記者,上海面臨巨大的垃圾處理壓力,焚燒或許是眼下減少垃圾存在的有效手段,但對于污染排放問題應嚴加控制,在選址時更應慎重,必須嚴格經過相關程序,公開、透明、公正,征得周邊居民的廣泛意見。
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相關人士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201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住建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同時,2012年國務院轉辦公廳有關文件也指出,“十二五”期末,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的比例達35%以上,東部沿海地區從原來的35%提高到48%以上。
郭驊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大家最為關注的是污染物排放問題,尤其是二噁英。上海目前采用的是歐盟2000標準,高于國家標準,而且目前江橋與御橋的焚燒廠排放也僅為標準的30%至40%。不過郭驊也表示,必須加強排放的嚴格監控與管理,以保障環境安全。
城投控股加大投入
目前,上海在建的垃圾處理廠大都為城投控股投資建立。就在日前,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出售其合流污水一期的資產,并加大了旗下環境子公司的注冊資本。
城投控股表示,城投控股向排水公司出售合流污水一期資產,有利于上市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和主營業務結構調整。根據該公司既定戰略,出售之后,將聚焦于環境處理、房地產、股權投資三大主營業務。
而就在同一天,城投控股也公布了向子公司上海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由原來的6.8億元增加到12.8億元,全部由城投控股以現金方式對其增資。
“本次對環境投資的增資,可充實環境投資的自有資金,用于城投控股環境主業發展”,城投控股表示,“主要是上海郊區、長三角地區以及國內重點一線城市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有利于提升城投控股環境板塊的市場地位!
資料顯示,城投控股除在上海負責相關垃圾處理項目外,還在成都、寧波、淮安、深圳、南京等城市投資、建設和運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衛生填埋等項目。
根據上述接近市綠化與市容管理局人士介紹,原本上海對垃圾處理廠采取的是BOT項目居多,如今大都以政府加大投入的方式特許經營。而這些垃圾處理廠的盈利來源也主要為政府對垃圾處理費的補貼和焚燒發電取得的收益。據其透露,目前上海垃圾處理費用平均每噸為400元,以每天共計1900噸計算,上海每天在垃圾處理的投入約為760萬元。